时间: 2025-04-26 20:2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36
取笑:指以开玩笑的方式嘲弄或戏弄他人,通常带有轻蔑或不尊重的意味。这种行为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但往往会让被取笑者感到尴尬或不舒服。
取笑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取”和“笑”两个字组成,意为“取得笑声”,即通过某种方式使人发笑,但这种笑声往往带有负面意味。在古代文献中,取笑多用于描述不友好的行为,现代用法延续了这一含义。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取笑的接受程度和表现形式各异。在一些文化中,适度的取笑被视为一种社交润滑剂,而在其他文化中,任何形式的取笑都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攻击性的行为。
取笑往往让人联想到负面情绪,如尴尬、羞愧和愤怒。它可能破坏人际关系,造成心理伤害。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取笑也可能被用来作为一种幽默或自我调侃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被取笑或取笑他人的情况。例如,在学校中,同学之间可能会因为某个人的外貌或行为而取笑他,这种行为可能会对被取笑者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在诗歌中,取笑可以被用来创造讽刺效果:
他笑着,嘴角上扬,
眼中却无半点温暖,
取笑的话语如利箭,
穿透了心房的柔软。
取笑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其中一人被其他人戏弄的场景。视觉上,这可能表现为一群人脸上的嘲笑表情,听觉上,则是尖锐的笑声和嘲讽的话语。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取笑的表现形式和接受度各不相同。例如,在英语中,“tease”一词有时可以指友好的取笑,而在某些亚洲文化中,任何形式的取笑都可能被视为不尊重。
取笑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微妙平衡。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取笑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分析取笑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实际交流中更加敏感和谨慎地使用它。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