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4:39
意慵心懒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意志消沉,心情懒散”。它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变得没有精神,不愿意积极行动,心态消极。
在文学作品中,意慵心懒 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遭遇挫折或失落后的心理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因为疲劳或缺乏动力而显得无精打采。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情绪低落或动力不足的状态。
同义词:无精打采、心灰意懒、懒散无力 反义词: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积极向上
意慵心懒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心理状态的细腻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消极心理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意慵心懒** 可能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所关联,强调在某些情况下,放松和懒散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更多地被用来描述因压力或挫折导致的消极情绪。
意慵心懒 这个词组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阴雨天、孤独和失落。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心态,避免陷入消极的情绪循环。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我感到意慵心懒,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帮助我重新找回了活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阴霾的天空下,我意慵心懒,
寻找一缕阳光,温暖我冰冷的心房。
意慵心懒 可能让人联想到灰色调的画面,如阴沉的天空和寂静的街道。在音乐上,它可能与慢节奏、低沉的旋律相关联,如爵士乐中的蓝调。
在英语中,意慵心懒 可以对应为 "listless" 或 "lethargic",这些词汇也传达了一种缺乏活力和动力的状态。
意慵心懒 这个词汇深刻地描绘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找恢复活力的方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相公,非弹不惯,只是你意慵心懒。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慵】
(形声。从心,庸声。本义:懒惰,懒散)。
同本义。
【引证】
《封神演义》-行旅畏威慵举步,佳人怕热懒登台。
【组词】
慵妆媚态、 慵妆髻、 慵困、 慵眠、 慵馋、 慵来妆
3.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4.
【懒】
(形声。从心,赖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懒。-懒,懈也。怠也。一曰卧也。 、 《宋书·范晔传》-吾少懒学问,晚成人。
【组词】
懒待、 懒怠、 懒得、 懒残和尚煨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