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0:06
“咬菜根”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吃蔬菜的根部,但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比喻过艰苦朴素的生活,或者形容人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只要能忍受清贫的生活,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在文学作品中,“咬菜根”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和朴素的生活态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节俭*惯。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贫困或节俭的生活方式。
“咬菜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中,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人节俭或生活艰苦的常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使用的语境和频率有所增加。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咬菜根”这个词汇在社会背景中承载了积极的价值观念,鼓励人们在物质匮乏时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同情。敬佩那些能够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不懈的人,同情那些因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过简朴生活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人,他虽然生活简朴,但总是乐观向上,他的生活态度让我深刻理解了“咬菜根”的精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咬菜根的日子,锻造了坚韧的灵魂,风雨中,我们依然前行。”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位老人在田间劳作,吃着简单的饭菜;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田野的声音,或者是老人讲述过去故事的低沉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live simply”或“make do with little”也能传达类似的意思。
“咬菜根”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乐观,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传递更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
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宋祁那边常常宴会歌舞,宋效听不下去,教人和他弟弟说,问他还记得当年在和尚庙里~否?
1.
【咬】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食货志》引汉·贾谊《论积贮疏》-易子而咬。
【组词】
咬姜呷醋、 咬牙关、 咬瓦、 咬定牙根、 咬钉嚼铁
2.
【菜】
(形声。采声。上古时期,菜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到了中古以后,菜就包括内类、蛋 类及其熟食在内了。本义:蔬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 《礼记·学记》。注:“芹藻之属。”-皮弁祭菜。 、 《礼记·月令》-习舞释菜。 、 《仪礼·士昏礼》-乃奠菜。 、 《荀子·富国》-古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
【组词】
种菜;干菜、 菜食
3.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