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5:1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5:14:51
词汇“扬锣捣鼓”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忙碌地进行各种活动,尤其是指那些热闹、喧哗的场面。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扬锣捣鼓”字面意思是指敲锣打鼓,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忙碌地进行各种活动,场面热闹、喧哗。
“扬锣捣鼓”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古代的锣鼓表演,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热闹场面的成语。
在**文化中,锣鼓常常与喜庆、节日等正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因此“扬锣捣鼓”也带有积极、欢乐的意味。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热闹、欢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节日的喜庆和人们的欢聚。
在**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常常可以看到“扬锣捣鼓”的场景,这些热闹的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扬锣捣鼓,花开满园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人们在节日中敲锣打鼓的热闹场面;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锣鼓声的节奏和旋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ing a racket”或“making a scene”,虽然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具体联想有所不同。
“扬锣捣鼓”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热闹的场面,也传递了欢乐和喜庆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料想雯青这回必然要扬锣捣鼓的大闹,所以张夫人身虽在这边,心却在那边。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锣】
带卷边的青铜圆盘 ,通常用槌子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能传得很远的声音。
【引证】
《广东军务记》-鸣锣聚众。
又。
【引证】
、
3.
【捣】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捣”。-擣,手推也。一曰,筑也。 、 《仪礼·有司彻》-擣肉之脯。 、 《礼记·杂记》注-所以捣郁也。 、 《齐民要术·种谷》-捣麋鹿羊矢(屎)。 、 唐·李白《捣衣篇》-夜捣戎衣向明月。
【组词】
捣碓、 捣嗓子、 捣蒜打、 捣磕
4.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