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2:22
扬鞭:字面意思是指挥动鞭子,通常用于驱赶马匹或其他牲畜加速前进。基本含义是激励或驱使某人或某物快速行动。
“扬鞭”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实际的马鞭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扩展到比喻性的激励或催促。
在**传统文化中,“扬鞭”常与勇敢、果断和领导力联系在一起。在古代战争或文学作品中,将军或英雄扬鞭策马的形象象征着英勇和决心。
“扬鞭”给人以积极、有力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速度、动力和决心。它激发人们对行动和进步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扬鞭”比喻激励自己或他人加倍努力,尤其是在面对挑战或需要快速行动的情况下。
诗歌: 扬鞭策马疾如风, 心怀壮志逐梦行。 不畏前路多险阻, 只争朝夕展宏图。
视觉:想象一匹骏马在草原上疾驰,骑士扬鞭催马,尘土飞扬。 听觉:听到鞭子挥动的声音,马蹄疾驰的节奏。
在英语中,“扬鞭”可以对应为“crack the whip”,虽然字面意义不同,但比喻意义相似,都表示催促或激励。
“扬鞭”不仅是一个描述动作的词汇,更是一个充满动力和激励的比喻。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激发人们对行动和进步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扬鞭”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鞭】
(形声。从革,便声。本义:皮制的马鞭)。
同本义 泛指鞭子。
【引证】
《说文》-鞭,驱也。 、 《国语·晋语》-其左执鞭弭。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乐府诗集·木兰诗》-北市买长鞭。 、 唐·李白《赠友人》-骏马不劳鞭。
【组词】
鞭影、 鞭镫、 鞭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