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7:05
“打人骂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既打人又骂狗,形容对人和对动物都采取粗暴的态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对周围的人和事都采取不友善或粗鲁的行为,不分对象地发泄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绘一个性格暴躁、难以相处的人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人情绪失控,对周围的一切都表现出敌意。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见,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语言和文学表达。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际关系和动物态度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批评那些行为粗鲁、缺乏自制力的人。
在**文化中,尊重他人和动物是一种美德。因此,“打人骂狗”这个成语在社会中通常被视为负面行为,反映了个人修养的缺失。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暴力和不理智的行为。在表达时,我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个成语,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因为个人问题而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表现出不友善的态度,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打人骂狗”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如同暴风雨,打人骂狗不留情,世间万物皆受苦,唯有宽容能解忧。”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在愤怒中挥舞着拳头,同时对一只无辜的狗大声呵斥。这种场景会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icking the dog”,源自一句俗语“When the tail wags, the dog kicks”,意指在压力或挫折下,人们可能会无端地对弱者发泄情绪。
“打人骂狗”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人际交往的复杂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敏感度和文化素养。
秋桐见贾涟请医调治,打人骂狗,为二姐十分尽心,他心里早浸了一缸醋在内了。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骂】
(形声。从吅&X({xuān}),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同本义。
【引证】
《世说新语·方正》-对子骂父。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群怪聚骂。 、 《史记·魏公子列传》-窃骂侯生。
【组词】
斥骂、 咒骂、 笑骂、 辱骂
4.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