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11:1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11:17:25
词汇“申义”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申义”字面意思是指阐述或说明意义。其中,“申”有陈述、说明的含义,“义”则指意义或道理。因此,“申义”可以理解为详细解释或阐述某个概念、词语或事物的意义。
在学术或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哲学、语言学或逻辑学中,“申义”可能用于指代对某个概念或术语的详细解释。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使用“申义”来强调对某个主题或情节的深入探讨。
“申”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陈述、说明的意思,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陈也”。“义”字则源自“宜”,后引申为道理、意义。两者结合的“申义”可能在古代文献中用于指代对经典或法律的解释。
在**传统文化中,对经典文献的解释和阐述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申义”可能在古代文献解释学中有所体现。
对于我来说,“申义”带有一种严谨和学术的氛围,它让我联想到深入研究和精确表达的场景。
在我的学术写作中,我经常需要对专业术语进行申义,以确保我的研究清晰且易于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申义”:
在文字的海洋里,我申义着每一个波浪的含义,
让思想的帆船,驶向理解的彼岸。
想象一个学者在图书馆中,手持笔和纸,认真地对一本书中的概念进行申义,这个场景可以带来一种安静而专注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lucidate”或“expound”,它们都有详细解释的含义。
“申义”是一个强调详细解释和阐述的词汇,它在学术和专业领域中尤为重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申义”,我更加理解了精确表达和清晰沟通的重要性。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