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6:57
“九折臂”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九折”可能指的是多次折断,而“臂”指的是手臂。因此,“九折臂”可以理解为手臂多次折断,这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痛苦或经历。
由于“九折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表达极端的痛苦或坚韧不拔的精神,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
由于“九折臂”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某些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用法,后来被少数人引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九折臂”可能被用来象征坚韧和毅力,尤其是在面对极端困难和痛苦时。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痛苦和坚韧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即使遭受重创也依然坚持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比如讲述个人或他人的艰难经历时,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强表达的力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九折臂”来象征坚韧和毅力:
在风雨中,他的九折臂
如同古老的橡树,坚韧不拔
历经千锤百炼,依旧屹立不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手臂多次折断的画面,这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强烈、旋律激昂的曲目,来增强“九折臂”所代表的坚韧和毅力的感觉。
由于“九折臂”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九折臂”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强烈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极端的痛苦和坚韧的精神。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手段,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3.
【臂】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胳臂。
【引证】
《说文》-臂,手上也。 、 《广雅·释亲》-肱谓之臂。 、 《仪礼·少牢礼》。注:“肱骨。”-肩臂。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奋袖出臂。
【组词】
臂缚、 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