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2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23:48
偃甲(yǎn jiǎ)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放下武器”或“解除武装”。在古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军队或士兵在战斗结束后放下武器,停止战斗的状态。
偃甲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但在描述战争与和平的转变时,仍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偃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偃甲一词给人以安宁、和平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战争结束后的宁静和重建。它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惜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历史学*中,我曾读到关于古代战争结束后,士兵们偃甲归乡的描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偃甲:
战鼓声息,偃甲归乡,
田野间,麦浪翻滚,
和平的钟声,响彻云霄。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士兵们放下武器,归家的路上,田野宁静,鸟鸣悠扬。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和平的美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y down arms”或“ceasefire”,它们都传达了停止战斗、寻求和平的含义。
偃甲一词虽然不常用于现代口语,但在文学和历史学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战争的结束,更象征着和平的开始,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社会背景。
1.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
2.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