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0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03:28
“何去何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去哪里,跟随谁”,用来形容在面临选择或决策时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方向或行动。
“何去何从”源自古代汉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文献。在古代,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战争或政治动荡中的选择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扩大到个人生活和职业选择等多个方面。
在**文化中,“何去何从”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联系,强调在决策时应考虑平衡和长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的普遍焦虑和不确定性。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它让人联想到迷茫的十字路口,需要做出重要但可能影响深远的决策。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职业转换时感到“何去何从”,最终通过深入思考和咨询他人的意见,找到了新的职业方向。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河流中,我何去何从,寻找那指引星光的灯塔。”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孤独的人站在十字路口,四周是模糊的风景。听觉上,可能是夜晚的寂静,只有偶尔的车辆声和风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a crossroad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表达了类似的迷茫和选择的概念。
“何去何从”是一个富有深度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人们在决策时的困境,也反映了人类对未来的普遍担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沟通的深度和丰富性。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罢龟策之臧否;自开自落,任天地之荣枯。
1.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
2.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
3.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
4.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