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2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29:55
报警:指在遇到紧急情况或危险时,通过电话、警报器或其他方式向警方或相关机构发出信号,请求援助或干预的行为。
报警一词源于汉语,由“报”和“警”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报警多指通过敲锣打鼓等方式向民众发出警报。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报警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包括电话报警、网络报警等。
在现代社会,报警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社会对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机制,也是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体现。
报警一词往往与紧张、危险、紧急等情感相关联。它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秩序和法律的权威。
在日常生活中,报警是一个常见的应急行为。例如,当发现邻居家有异常情况时,可能会选择报警以确保安全。
在诗歌中,报警可以用来形容内心的紧急状态:
心中的警铃大作, 如同夜半的呼救声, 唤醒沉睡的灵魂, 迎接未知的挑战。
报警一词可以联想到警车的警笛声、消防车的红色灯光,以及紧急按钮的红色标志。
在不同语言中,报警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都是向外界发出紧急信号,请求援助。例如,英语中的“call the police”或“raise the alarm”。
报警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的安全意识,也关系到社会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对报警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1.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2.
【警】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警,戒也。 、 《周礼·宰夫》-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 、 《礼记·文王世子》-所以警众也。 、 《文赋》-乃一篇之警策。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年或者大警晋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警其余。
【组词】
警告;警励、 警迹人、 警鼓、 警动、 警新、 警众、 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