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8:16
成器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成为器物”,通常用来比喻人成长为有用之才或事物达到可用或成功的状态。在汉语中,它强调的是从无到有,从不成形到成形的转变过程。
在文学作品中,“成器”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经过努力和磨练,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口语中,它可能更多地用来评价一个人的成就或潜力。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人力资源管理中,“成器”可能特指培养人才的过程和结果。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成器”更侧重于过程和结果的结合,而“成才”和“成材”更侧重于结果。反义词则强调了失败或无用的状态。
“成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制作器物的过程,后来逐渐引申为人的成长和成就。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中就有“君子不器”的说法,这里的“器”即指器物,引申为固定不变的模式。
在*传统文化中,“成器”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呼应,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它也常被用来激励年轻人努力学和工作,以实现个人价值。
“成器”这个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努力、成长和成功。它鼓励人们不断进步,追求卓越。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许多年轻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器,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这些故事总是激励我不断学*和进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成器”:
岁月如刀,雕琢成器,
风雨兼程,终见彩虹。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工匠在精心雕琢一件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器物逐渐成形,最终展现出精美的外观。这样的画面和过程可以与“成器”这个词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成器”可以对应为“to become a success”或“to fulfill one's potential”。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追求是普遍的。
“成器”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评价标准,也是一种激励和期待。通过对“成器”的理解和应用,我更加明白了成长和努力的价值。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