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0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04:04
旗帜:旗帜是一种用于标识、象征或装饰的布制品,通常由布料制成,上面可以绘有图案、文字或符号。旗帜在历史上常被用作国家的象征、军事单位的标识、组织的标志等。
同义词:
反义词:
旗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用布料制成的标识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旗帜的用途和形式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军事标识发展到现代的国家象征、组织标志等。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旗帜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国旗在许多国家是民族团结和主权的象征,而在体育赛事中,队旗则代表着一个团队的身份和荣誉。
旗帜常常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如爱国情感、团队精神或历史记忆。它能够唤起人们对特定**或时刻的联想,如国庆日的庆祝、体育赛事的激情等。
在个人生活中,旗帜可能与特定的经历或故事相关联。例如,某人可能在国外旅行时第一次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从而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诗歌中,旗帜可以被用作象征性的元素,表达对自由、和平或团结的渴望:
飘扬的旗帜,是自由的呼唤, 在风中舞动,诉说着和平的愿望。
旗帜的视觉形象常常与特定的颜色、图案和形状相关联,如红白蓝的美国国旗、星条旗的英国国旗等。在听觉上,国歌或军乐常常与旗帜的升起和降下相伴随,增强其象征意义。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旗帜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flag”与汉语中的“旗帜”基本对应,但在具体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其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旗帜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字面上的意义,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旗帜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传达相关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1.
【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 《广雅》-熊虎曰旗。 、 《周礼·春官》-师都建旗。 、 《周礼·司常》-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 、 《曹刿论战》-望其旗靡。
泛指各种旗帜。
【引证】
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礼记·月令》-以为旗章。 、 《管子·兵法》-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组词】
旗纛、 旗牌、 旗鼓、 旗头、 旗麾
2.
【帜】
(形声。从巾,只(戠zhí)声。本义:旗帜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帜,旌旗之属。 、 《墨子》-长丈五尺、广半幅曰帜。 、 《通俗文》-私记曰帜。 、 《史记·淮阴侯列传》-拔赵帜,立汉赤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树帜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