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7:13
朔雁:字面意思是指北方的雁。在汉语中,“朔”通常指北方,“雁”是候鸟的一种,常在春秋两季迁徙。因此,“朔雁”常用来比喻北方的候鸟,尤其是在秋季南飞时的雁群。
“朔”字源自古代对北方的称呼,“雁”则是指一种候鸟。在古代文学中,“朔雁”常被用来象征北方和迁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在**文化中,雁常被视为忠诚和信守承诺的象征,因为它们在迁徙过程中通常保持固定的伴侣关系。因此,“朔雁”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达忠诚、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提到“朔雁”,我联想到的是秋天的萧瑟和离别的哀愁。这种词汇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思念,让人感受到季节变迁和人生离别的无常。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秋季旅行中看到过成群的雁南飞,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朔雁”这个词所蕴含的情感和美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朔雁”:
朔雁南飞过,秋风送别愁。
天涯何处是,归梦几时休。
看到“朔雁”这个词,我联想到的是一群雁在天空中排成人字形飞行的画面,以及它们在迁徙时发出的鸣叫声,这些声音和画面都充满了秋天的气息和离别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rthern geese”或“migrating geese”,但这些词汇没有“朔雁”在中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朔雁”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汉语中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北方候鸟的词汇,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象征意义的文学元素。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朔】
(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朔,月一日始苏也。 、 《释名》-朔,月初之名也。 、 《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 、 《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朔月奠。 、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组词】
朔参官、 朔望之礼、 朔望之辰、 朔晦、 朔法、 朔数、 朔食、 朔旦
2.
【雁】
(形声。从隹(zhuī),从人,厂(hǎn)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引证】
《说文》-雁,雁鸟也。 、 《仪礼·士昏礼》-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 、 《仪礼·士相见礼》-下大夫相见以雁。 、 唐·杜甫《遣兴五首》-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
【组词】
雁塔题名、 雁杳鱼沉、 雁天、 雁户、 雁奴、 雁字、 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