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1:28
词汇“[束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且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可能被使用。
假设“束勖”是由“束”和“勖”两个汉字组成的一个词。
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束勖”可能意味着在约束中给予鼓励或激励。
由于“束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们假设它在某些专业领域或文学作品中可能被使用:
由于“束勖”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假设它是一个合成词,那么“束”和“勖”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分别表示约束和勉励。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束勖”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管理或教育方式,强调在设定规则的同时给予正面的激励。
“束勖”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支持,既有关怀也有期望。
假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作为领导者采用了束勖的方式,既设定了严格的时间线和质量要求,又不断给予团队成员鼓励和认可,最终项目成功完成。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束勖”来表达一种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情感:
在风雨的束缚中,
我们相互束勖,
心怀希望,
向着光明前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困境中互相鼓励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坚定、旋律温暖的歌曲,来表达“束勖”的情感。
假设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或概念,如英语中的“encourage within constrain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图相似。
通过对“束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词汇在语言中的多面性和灵活性。尽管“束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展示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勖】
勉力;勉励。
【引证】
《说文》-勖,勉也。从力,冒声。 、 《书·牧誓》-夫子勖哉。 、 《诗·邶风·燕燕》。传:“勖,勉也。”-以勖寡人。 、 《仪礼·士昏礼》-勖帅以敬先妣之嗣。 、 《法言·孝至》-亦勖而已。 、 《后汉书》-奋忠毅之操,躬史鱼之节,董臣严纲,勖臣懦弱。 、 《官场现形记》-讲制艺乡绅勖后进。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组词】
勖助、 勖率、 勖厉,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