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1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19:41
词汇“察晓”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组合。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察晓”进行分析:
“察”字通常表示观察、仔细看或了解的意思。“晓”字则常指天亮、明白或知晓。结合起来,“察晓”可以理解为通过仔细观察来了解或明白某事。
在文学作品中,“察晓”可能用来形容某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最终理解了某个复杂的情况或深奥的道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侦探小说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由于“察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通过观察和思考达到理解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察言观色”和“明察秋毫”,这与“察晓”所表达的通过细致观察来理解事物的概念相契合。
“察晓”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细致入微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智者或侦探的形象,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专注和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察晓”这个词,但在某些需要深入分析和理解的场合,如学术研究或解决复杂问题时,类似的思维过程是必要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独坐窗前,察晓星辰之秘,心随宇宙而宽。”
“察晓”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星空,静谧而深邃,或是侦探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研究线索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来实现,如英语中的“comprehend through observation”。
“察晓”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所表达的通过细致观察来理解事物的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2.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