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1:0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1:08:05
词汇“养恤”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主要用于特定的语境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养恤”字面意思是指供养和抚恤,通常用于指对年老、病弱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经济上的支持。
“养恤”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强调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养恤是一种美德,体现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养恤更多地与政府的福利政策相关联。
“养恤”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责任感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和谐。
在个人生活中,养恤可能体现在对家人的照顾,或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养恤”来表达对家人的深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岁月如梭,养恤情深,
家国情怀,责任在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家庭成员相互照顾的温馨画面。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温暖、柔和的旋律,来表达养恤的情感。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都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support”或“care for”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养恤”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是社会和谐与人性善良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增强我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