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4:21
词汇“引恨”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引恨”字面意思是指引起或招致仇恨、怨恨。其中,“引”有引导、招致的意思,“恨”则是指仇恨、怨恨。
由于“引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较为有限。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中,为了表达某种深层的情感或冲突,作者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
由于“引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引”和“恨”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引恨”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因为某些行为或言论而引起他人强烈不满或仇恨的情况。
“引恨”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冲突、不和和敌意。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人们在言行上更加谨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需要避免做出可能“引恨”的行为或发表可能“引恨”的言论,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引恨”来描绘复杂的情感纠葛,例如: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某些行为或言论而引起周围人的不满和敌意,形成一种紧张和冲突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行为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例如英语中的“incur hatred”或“arouse resentment”。
“引恨”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