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5:30
“人堆”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集的人群。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某个地点聚集,形成一个密集的群体,通常是因为某种共同的目的或活动。
同义词中,“人群”较为中性,“人潮”强调动态和流动性,“人海”则强调数量之多。反义词中,“空旷”指空间宽广,人少,“稀疏”则指人群分布不密集。
“人堆”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人”和“堆”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堆”常用来形容堆积的物体,如“土堆”、“石堆”,后来扩展到形容人群的聚集。
在文化中,“人堆”常与节日、庆典、集市等活动相关,反映了人喜欢热闹和集体活动的特点。在社会背景中,“人堆”也常与公共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相关。
“人堆”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拥挤、混乱和不便,但也可能带来热闹和欢乐的联想,尤其是在节日或庆典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春节期间的火车站遇到过巨大的人堆,那种拥挤和混乱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将“人堆”融入描述节日热闹场面的诗句:
灯火辉煌夜未央,
人堆涌动笑声扬。
欢歌笑语传千里,
共庆佳节喜气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拥挤的广场,人们在欢笑和交谈,形成一个密集的人堆。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群的嘈杂声和欢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rowd”或“throng”,它们在描述人群聚集时与“人堆”有相似的含义,但“人堆”更强调人群的密集和混乱。
“人堆”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群聚集时非常形象和生动,能够很好地传达人群的密集和混乱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人群聚集的场景。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堆】
(象形。从土,隹(zhuī)声。本义:土堆)。
土墩,沙墩或水中聚集的礁石。
【引证】
《楚辞·疾世》-逾陇堆兮渡漠。 、 司马相如《上林赋》-激堆埼。 、 《尔雅·释水》注-呼水中沙堆为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