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2:50
“师子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狮子居住的国家。在古代文献中,它通常指的是位于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Sri Lanka),因为斯里兰卡在古代以出产狮子而闻名,故有此称。
在文学作品中,“师子国”常被用来指代遥远而神秘的国度,象征着异域风情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历史学和地理学的专业领域中,它有时会被提及,用以说明古代**对周边国家的认知。
同义词:锡兰(Ceylon,斯里兰卡的旧称)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因其特指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
“师子国”一词源于古代对斯里兰卡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斯里兰卡”所取代。在现代汉语中,“师子国”已经很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师子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而备受关注。它不仅是贸易伙伴,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对象。师子国的文化对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提到“师子国”,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探险精神和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它代表着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涉及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或旅行,可能会遇到“师子国”这个词汇,用以描述古代**与斯里兰卡的交流历史。
在诗歌中,可以将“师子国”作为一个意象,用以描绘遥远而神秘的异域风光:
遥远的师子国,
碧海蓝天间,
宝石闪烁,
古寺钟声悠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斯里兰卡风光的画作,蓝天碧海,热带雨林,以及古老的**寺庙。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或是寺庙中悠扬的钟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斯里兰卡被称为Sri Lanka,而在古代,它被称为Ceylon。这些名称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同一地理实体的认知和命名*惯。
“师子国”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历史,以及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词汇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1.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