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0:20
二元论(Dualism)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世界或现实由两个基本、独立的实体或原则构成,通常是物质与精神、身体与心灵、存在与意识等对立的方面。这种观点认为这两个实体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且不能相互还原。
二元论源自拉丁语“dualis”,意为“两个的”。在哲学史上,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但现代意义上的二元论主要由笛卡尔等哲学家在17世纪提出并发展。
在西方文化中,二元论深深植根于和哲学思想中,如教中的肉体与灵魂的对立。在现代社会,二元论也常被用来分析性别、种族等社会问题。
二元论常常引发对对立统一的思考,有时会带来一种紧张感或冲突感,同时也激发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二元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内心的矛盾,如工作与休闲的平衡,理性与感性的冲突等。
在诗歌中,二元论可以用来创造对比和冲突,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复杂性。
二元论的概念可以通过对比鲜明的视觉艺术作品来表现,如黑白摄影或对比强烈的音乐作品。
在不同文化中,二元论的表现形式和重视程度各不相同。例如,东方哲学更倾向于一元论,强调对立的统一。
二元论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概念,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也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二元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和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引证】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 、 《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因二以济民行。 、 《论语·公冶长》-赐也闻一以知二。 、 《韩非子·五蠹》-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组词】
二加四得六、 二府、 二太爷、 总数为二、 二形、 二难、 二仪、 二纪、 二氏、 二军、 二南、 二星、 二天
2.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3.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