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01:51
“方寸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的心绪纷乱,无法平静。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如忧虑、惊慌、激动等)而心神不宁,思绪混乱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方寸乱”常用来描绘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心理状态,如面临重大决策、遭遇突发**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因为小事而心烦意乱。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这种心理状态,但“方寸乱”作为一个形象的表达,仍然有其独特的使用场景。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心理状态时各有侧重,但“方寸乱”更强调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混乱和无序。
“方寸”原指人的心脏所在的位置,后来引申为人的内心或心神。这个词汇的演变反映了汉语中对身体部位的隐喻使用,即将具体的身体部位与抽象的心理状态相联系。
在传统文化中,心被视为人的情感和理智的中心,因此“方寸乱”这个词汇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广泛使用,反映了人们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方寸乱”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不安和紧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混乱、无序和失控的场景。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一种紧迫和焦虑的情绪。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因为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或其他生活**而导致心绪不宁的时刻,这时“方寸乱”这个词汇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方寸乱如麻,思绪飘摇在无边的黑暗中。”
视觉上,“方寸乱”可能让人联想到纷乱的线条或杂乱无章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嘈杂的声音或混乱的对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a state of turmoil”或“in a mess”,这些表达也传达了类似的混乱和无序的概念。
“方寸乱”这个词汇在描述心理状态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不仅反映了汉语中对身体部位的隐喻使用,也体现了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3.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