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1:23
“五指山脉”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山脉的形状或结构类似于人的五指。在地理学中,这可能指的是一系列山峰或山脊,它们排列成类似手掌上五指的形状。
在文学中,“五指山脉”可能被用来比喻或象征某种秩序或结构,如社会阶层、自然界的秩序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地形特征。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地质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准确描述一个特定的地理特征。
“五指山脉”这个词汇可能是由地理学家或探险家在描述特定地理特征时创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被广泛接受并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五指可能象征着完整和和谐,因此“五指山脉”可能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在某些社会背景下,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美景或资源丰富。
“五指山脉”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宁静的乡村生活。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探索未知的渴望。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我曾到访过一个被称为“五指山脉”的地方,那里的山峰确实排列得像手指一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指山脉,巍峨耸立,每一峰都是大自然的诗篇,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想象一下,站在五指山脉的顶峰,四周是连绵的山峰,耳边是风吹过山谷的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体验是无比震撼的。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具有相似地理特征的地方,但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五指山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地理特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我对自然和文化的感知。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3.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4. 【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