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6:49
“六经三史”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文化和学术传统。其中,“六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乐经》已失传),这些经典被认为是儒家学说的基础文献。而“三史”通常指的是《史记》、《汉书》和《后汉书》,这三部史书是古代史学的重要著作。
在文学语境中,“六经三史”常用来指代古代的经典文献,强调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术讨论、文化讲座或历史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六经三史”的词源直接关联到**古代的学术分类和文献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典和史书的内容和解释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地位和文化价值一直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六经三史”代表了儒家思想和历史观念的核心,对的教育、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文献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也是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提到“六经三史”,我联想到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感。这些文献代表了古代智慧的结晶,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和尊重。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引用六经三史中的内容来支持我的论点,这些经典文献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六经三史,古韵悠长,字字珠玑,传承千年。”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朴的书房中,翻阅着六经三史的古籍,周围是静谧的氛围和淡淡的墨香。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经典文献可能是《圣经》、荷马史诗等,它们在各自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与“六经三史”在**文化中的地位相似。
“六经三史”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也是理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些经典文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见解,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1.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2.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