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3:07
“志学”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立志学,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态度和决心。它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的坚定承诺。
在文学中,“志学”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术的热爱。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鼓励某人坚持学,不放弃。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学动机和学*态度的重要性。
同义词:好学、勤学、求知、学而不厌 反义词:厌学、懒学、不求甚解
“志学”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知识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成为鼓励人们积极学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志学”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相关,强调个人通过学来提升自我,进而对社会做出贡献。这种观念在社会中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志学”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断追求知识、勇于挑战自我的人们。这种联想激励我在学*和个人成长上保持不懈的努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师,他总是用“志学”这个词来鼓励我们。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理解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保持志学的精神,就能克服一切障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志学”:
志学之心,如星辰不灭,
求知之路,似江河不息。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学生在图书馆中专注阅读的场景,背景音乐是轻柔的钢琴曲,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志学”的氛围。
在英语中,“志学”可以对应为“aspiration for learning”或“dedication to stud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了对学*的积极态度和承诺。
通过对“志学”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明白了学态度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哲学,激励我在学和生活中保持积极和坚持。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