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6:33
初禅:在**中,初禅(Prajñā)是指禅修者在禅修过程中达到的第一阶段的禅定状态。这个状态通常伴随着对呼吸的专注、心境的平静以及对内外干扰的超越。初禅是禅修的初步成就,标志着禅修者开始进入深层的内心探索。
文学:在文学中,初禅常常被描述为修行者心灵净化的象征,如在《法华经》中,佛陀的弟子通过禅修达到初禅,从而领悟佛法。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初禅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禅修或冥想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研究、心理学(特别是冥想心理学)和**研究中,初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禅定、冥想状态、心境平静 反义词:散乱、心猿意马、杂念纷飞
词源:初禅一词源自梵文“dhyāna”,经由古印度传入,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禅”。 演变:随着**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初禅的概念也在不同语言中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保持不变。
在东亚文化中,初禅与禅宗紧密相关,是禅修实践的核心部分。在现代社会,初禅的概念也被用于心理治疗和压力管理,帮助人们通过冥想达到内心的平静。
初禅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静和放松。它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清晰。
在个人生活中,初禅可以是一种日常的冥想练*,帮助我在繁忙的工作后找到内心的平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初禅:
在喧嚣的都市中,我寻找初禅的宁静,
呼吸间,心随风轻,
尘世的烦恼,如烟散去,
初禅的光,照亮内心的深渊。
初禅可以联想到宁静的山水画,或是轻柔的冥想音乐,如风铃声、流水声,这些都能帮助人进入初禅的状态。
在西方文化中,初禅的概念可能被翻译为“meditation”或“tranquility”,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指向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初禅作为禅修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在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帮助人们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清晰。通过对初禅的学*和实践,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内心空间。
1.
【初】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 、 《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初,舒也。 、 《易·既济》-初吉终乱。 、 《易·书大传》-名曰初虑。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 、 《论衡·订鬼》-初疾畏惊,见鬼之来。 、 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组词】
初岁、 初枯、 初头、 初化、 初末
2.
【禅】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禅,祭天也。 、 《风俗通》-正失禅谓壇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