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4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43:31
词汇“成法”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成法”字面意思是指已经形成的法律、规则或方法。它强调的是一种既定、成熟且普遍接受的标准或程序。
“成法”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成”意为形成或完成,“法”指法律或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既定的法律或方法。
在**传统文化中,“成法”常常与尊重传统和权威相联系,强调稳定和秩序。在现代社会,它也常被用来强调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
“成法”一词给人以稳定、可靠和权威的印象。它可能引发对传统和秩序的尊重,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创新和变革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遵守的“成法”,如交通规则、公司规章等。这些成法确保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个人的安全。
在诗歌中,可以将“成法”融入对传统的赞美或对创新的呼唤:
古之成法,今之基石,
守之有序,变之有道。
“成法”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法典、庄重的法庭或严谨的实验室。视觉上,它可能与古老的书籍、法律文件或科学仪器相关联。听觉上,它可能与庄严的宣誓或严谨的实验操作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成法”可以对应为“established law”或“standard procedure”。不同文化中,对“成法”的尊重和遵守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其重要性和权威性。
“成法”是一个富含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指代既定的法律或方法,还承载着对传统和秩序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成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精确性和文化背景。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