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2:5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53:40
“八品”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第八等级官员。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官员的等级分为九品,从一品到九品,八品官员属于较低的官阶,通常担任一些基层或辅助性的职务。
“八品”源自中国古代的九品中正制,这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汉代,完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制度逐渐被科举制度所取代,但“八品”作为官阶的称谓一直沿用至清末。
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员的品级直接关系到其权力、地位和收入。八品官员虽然地位不高,但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执行政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提到“八品”,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等级森严和官员的辛劳。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古装剧时,我经常遇到“八品”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人物的背景。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官员的诗时,我可以这样写: “八品官微不言轻,夜以继日文书勤。虽无高堂显赫名,百姓心中自有情。”
想象一个穿着古代官服的八品官员,在昏暗的烛光下批阅公文,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筝或琵琶的悠扬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武士等级制度,也有类似的等级划分,但具体的称谓和职责会有所不同。
“八品”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信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并在语言表达中增添文化底蕴。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品】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品,众庶也。
【组词】
品人、 品事、 品物、 品供、 品象、 品庶、 品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