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2:01
“炮火连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炮火的声音和火光连续不断,形容战争或战斗非常激烈。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战场上的紧张和激烈场面,强调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持续性。
在文学作品中,“炮火连天”常被用来描绘战争场景,增强故事的紧张氛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可能被用来比喻任何形式的激烈冲突或争论。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报道或历史叙述中,这个成语准确地描述了战斗的实际情况。
同义词:战火纷飞、枪林弹雨 反义词:和平宁静、风平浪静
同义词“战火纷飞”和“枪林弹雨”都强调了战斗的激烈和危险,但“炮火连天”更侧重于炮火的连续性和声音的震撼。反义词则表达了与战争相反的和平与安宁状态。
“炮火连天”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口语表达中,用以形容任何形式的激烈冲突。
在文化中,战争和军事历史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炮火连天”这样的成语在描述历史或军事题材的作品中频繁出现,反映了社会对战争的关注和反思。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恐惧的情感反应,因为它直接关联到战争和破坏。它也可能引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有亲友参与过战争或军事行动,这个成语可能会带有更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成为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情感纽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炮火连天的岁月里,爱如星光,穿透硝烟,照亮彼此的心。”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看到炮火爆炸的瞬间,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这些都能增强“炮火连天”这个成语的感官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barrage of gunfire”或“a hail of bullets”,虽然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激烈战斗的意象,但“炮火连天”更具有**特色和历史感。
“炮火连天”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战争的激烈,也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1.
【炮】
“炮”假借为“砲”,大炮。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军果舁炮至。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3.
【连】
(会意。从辵(chuò),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連,负车也。 、 《周礼·故书巾车》-连车组輓。 、 《周礼·乡师》-与其輂连。 、 《管者·海王》-行服连轺辇者。 、 《庄子·让王》。郑君、房君、司马君皆云:“读为辇。”-民相连而从之。 、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太后]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