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5:31
“泼东西”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用力将液体或固体物质从容器中向外扔出或倒出。基本含义通常涉及一种突然的、有时是故意的行为,可能带有负面情绪或意图。
同义词中,“扔”强调动作的力度和方向,“洒”和“溅”更多描述液体自然散开的情况,“倒”则侧重于从高处向低处的流动。
“泼”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原意为液体飞溅的样子。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固体物质的投掷。
在某些文化中,“泼东西”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攻击性的行为,而在其他文化中,如泼水节等节日活动中,泼水则是一种庆祝和祝福的方式。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绪的联想,如愤怒、失控或破坏。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和无序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因为情绪激动而泼东西的情况,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关系的紧张或物品的损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愤怒如狂风,将心中的苦水泼向无垠的天际。”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愤怒地将一杯水泼向墙壁,水花四溅,伴随着清脆的撞击声和水滴落地的声音。
在英语中,“泼东西”可以对应为“throw”或“splash”,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些词汇的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泼东西”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生动地描绘出情绪的爆发和行为的激烈。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场景。
1.
【泼】
(形声。从水,发声。本义:水漏出。见《玉篇》。用力向外倒或洒)。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组词】
泼丢泼养、 泼撒、 泼水难收、 泼污水、 泼油救火、 泼散
2.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