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2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22:34
词汇“三蓬”在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也没有广泛认可的定义。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构成部分“三”和“蓬”来进行分析。
由于“三蓬”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如果强行解释,可以理解为“三处蓬松的部分”或“三种散乱的状态”。
由于“三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三蓬”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三蓬”可能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但这需要具体的语境来确定。
由于“三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故事或情境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自然景观或人物特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三蓬白云飘过山,
一缕清风拂面来。
由于“三蓬”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通过对“三蓬”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提醒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要注意词汇的标准化和准确性。尽管如此,通过对构成部分的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对这个词汇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并在特定的语境中创造性地使用它。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蓬】
(形声。从艸,逢声。本义:草名。蓬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蓬,蒿也。 、 《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蓬。 、 《礼记·内则》-桑蓬矢六。 、 《楚辞·沈江》。注:“蒿也。”-若纵火于秋蓬。 、 潘岳《西征赋》?-飘萍浮而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