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3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32:54
“光被四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光芒照耀四方,形容光芒非常明亮,照耀到很远的地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某种影响力或名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光被四表”出自《尚书·大禹谟》:“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原意是指光芒照耀四方,后来引申为形容名声或影响力广泛传播。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有卓越贡献或高尚品德的人物,强调其影响力和名声的广泛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光明、希望和广泛的影响力。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希望自己的行为和成就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那些在自己领域内取得显著成就的人,如科学家、艺术家或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贡献和名声被广泛认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诗篇光被四表,照亮了无数心灵的暗角。”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景象,如日出时的光芒照耀大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赞美的歌声或掌声,象征着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ine brightly across the world”或“be renowned global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的概念。
“光被四表”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光芒的广泛照耀,更象征了积极的影响力和名声的广泛传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皮言公~,而为民物之所瞻仰。
1.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
2.
【被】
(后作“披”)。
搭衣于肩背。
【引证】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楚辞·屈原·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
【组词】
被巾、 被缁、 被以虎文、 被衣、 被练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表】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表,上衣也。 、 《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 、 《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必表而出之。 、 《庄子·让王》-中绀而表素。
【组词】
表裘、 表礼、 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