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0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09:16
词汇“曲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曲操”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对曲调的掌握或操作,即对音乐曲调的熟练演奏或处理。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还指代某种特定的音乐演奏技巧或乐曲的编排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曲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对音乐的精通或对特定乐曲的熟练演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音乐专业领域或古风文化圈子中。
“曲操”可能源自古代对音乐演奏技巧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主要在特定的文化或专业领域中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音乐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曲操”可能与古代文人对音乐的追求和修养有关,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音乐艺术的重视。
提到“曲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在月下弹琴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高雅的情感体验。
由于“曲操”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但在参与古典音乐活动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音乐家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曲操”来描绘其对音乐的精通和情感的表达。
结合古琴演奏的视频或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曲操”所蕴含的视觉和听觉美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曲操”的词汇,但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对音乐演奏技巧的描述和重视程度。
通过对“曲操”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操】
(形声。从手,(sào)声。本义:拿着,握在手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操,把持也。 、 《礼记·曲礼》-操右契。 、 《礼记·学记》-不学操缦。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盖以操之为巳蹙矣。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 、 《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
【组词】
可操左券;同室操戈、 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