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4:40
孤垣(gū y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孤独的坟墓。其中,“孤”表示单独、孤独,“垣”则是指坟墓。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无人祭扫、孤立无援的坟墓,带有一定的凄凉和悲哀的情感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孤垣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如在描述荒野、古战场或废弃的墓地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如历史讨论、文学创作或旅游解说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或文化遗产保护中,孤垣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需要保护和研究的古老坟墓。
孤垣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孤”和“垣”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古代汉语中,坟墓常常被称为“垣”,而“孤”则一直表示孤独、单独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坟墓是家族和祖先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孤垣**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反映了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古老的坟墓可能被遗忘或忽视,成为孤垣。
孤垣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人生的无常以及死亡的孤独。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在表达对生命、历史或文化的思考时选择词汇。
在个人经历中,孤垣可能与旅行中遇到的荒废墓地或历史遗迹有关,这些经历可能会加深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孤垣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深沉的氛围:
月光下,孤垣静默, 历史的尘埃,随风飘落。 岁月无声,墓碑斑驳, 孤垣,见证了时光的寂寞。
孤垣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荒凉的墓地、破败的墓碑和孤独的树木。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风声、鸟鸣或远处的人声,这些声音在孤垣周围回荡,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语中的“lonely grave”或“abandoned tomb”,这些词汇也传达了类似的孤独和被遗忘的情感。
孤垣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描述了一个地理实体,还反映了人类对生命、死亡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茔】
(形声。从土,荧(yíng)省声。本义:墓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茔,墓也。 、 《玉篇》-茔,墓地。 、 《广雅》-茔,葬地也。 、 《汉书·张安世传》。注:“冢地也。”-赐茔杜东。 、 《汉书》-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赋贫民。
【组词】
茔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