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1:41
“曹国舅”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原名曹景休,是道教神仙中的重要人物。在传说中,他是宋代名臣曹彬的后代,因不满官场腐败,最终弃官修道,成为神仙。
在文学作品中,“曹国舅”常被描绘为一位智慧、仁慈的神仙,具有超凡的能力和道德品质。在口语中,提到“曹国舅”可能是在讲述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时提及。在专业领域,如道教研究或**民间文化研究中,“曹国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曹景休(本名)、曹神仙(尊称) 反义词:无(因其为特定神话人物,无直接反义词)
“曹国舅”一词源自**民间传说和道教神话,其形象和故事在历史长河中逐渐丰富和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国舅的形象和故事被不断传颂和改编,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文化中,八仙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象征着不同的美德和能力。曹国舅作为其中之一,代表了智慧和仁慈,其故事传达了弃恶从善、追求精神升华的价值观。
提到“曹国舅”,我联想到的是**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间故事的智慧。他的形象让人感到亲切和敬仰,激发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曹国舅的故事是祖父在夏夜星空下讲述的,那些故事教会了我许多人生的道理和道德的选择。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写: “曹国舅,智慧的化身, 在人间播撒仁慈的种子, 他的故事,如星辰般璀璨, 照亮了无数心灵的黑暗。”
想象一幅画面:曹国舅手持拂尘,面带微笑,站在云端之上,俯瞰人间。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笛子演奏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曹国舅这样的神话人物也有许多,如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代表着智慧和沟通。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这些人物都承载着相似的道德和精神价值。
通过对“曹国舅”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神话人物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智慧、仁慈和道德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1.
【曹】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引证】
《资治通鉴》-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组词】
曹干、 曹掾、 曹务、 法曹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3.
【舅】
(形声。从男,臼声。本义: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之兄、弟。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得称父,则舅之。 、 《诗·大雅·崧高》-王之元舅。 、 宋·王安石《伤仲永》-于舅家见。 、
【组词】
舅氏、 舅公、 舅弟、 舅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