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47
“共存”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并存,相互之间不发生冲突或排斥。基本含义是指不同的事物或个体能够在同一环境中和谐相处。
在文学中,“共存”常用来描述不同人物、思想或文化的和谐相处,如“不同种族的人们在这座城市中共存”。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多元性的接受,例如“我们家有猫和狗,它们共存得很好”。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共存”可能指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生存状态。
同义词中,“并存”强调同时存在,“共处”强调相处状态,“和谐相处”强调无冲突的相处。反义词中,“冲突”指对立和斗争,“排斥”指拒绝接受,“对立”指相互对抗。
“共存”一词源于汉语,由“共”和“存”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共”有共同、一起的意思,“存”指存在、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存”逐渐被用来描述不同事物在同一环境中的和谐存在。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共存”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强调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国际关系。
“共存”一词给人以和谐、包容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和平、合作和相互理解,有助于构建积极的思维和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看到不同性格的人在团队中共存,尽管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但通过相互尊重和合作,他们能够共同完成任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共存”:
在同一片天空下,
不同的梦想共存,
如同星辰闪烁,
在夜的画布上绘出和谐。
想象一幅画面,不同颜色的花朵在花园中共存,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和谐演奏也能让人联想到“共存”的概念。
在英语中,“coexist”是“共存”的对应词汇,它同样强调不同事物在同一环境中的和谐存在。在不同文化中,这一概念都强调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共存”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存在状态,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和谐与包容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共存”这一概念,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多元性,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2.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