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3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37:54
“大丈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通常解释为“真正的男子汉”或“勇敢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它也常用来表示“没关系”或“不要紧”,表达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或对某事的宽容。
“大丈夫”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包括了现代的“没关系”的用法。
在**传统文化中,“大丈夫”代表了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强调道德、勇气和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体现了对个人品质的期待。
“大丈夫”这个词给人一种坚强、可靠的感觉,联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当朋友因为小事感到抱歉时,我常用“大丈夫”来安慰他们,表示不必在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中,他如大丈夫般屹立,不曾低头。”
想象一个坚毅的男子站在风雨中,背景音乐是激昂的交响乐,这样的场景与“大丈夫”的意象相得益彰。
在英语中,“大丈夫”可以对应为“real man”或“brave man”,但在表达“没关系”时,英语中通常使用“it's okay”或“no worries”。
“大丈夫”这个词不仅体现了对男性品质的期待,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坚韧和宽容的重视。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这个词提供了丰富的语境和深刻的内涵。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丈】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持“十”。十,十尺。本义:长度单位,十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丈,十尺也。 、 《小尔雅》-度五尺为墨,倍墨谓之丈。 、 《后汉书·列女传》-遂成丈匹。 、 唐·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百丈冰。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绸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明·魏禧《大铁锥传》-长丈许。
【组词】
丈尺、 丈六、 丈二、 丈数
古时对长辈男子的尊称。
【引证】
《大戴礼记》-丈者,长也。
【组词】
丈人行、 丈母、 丈丈、 老丈;岳丈
3.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