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10
卖赋: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文学,指的是文人以写作赋(一种古代文体)为生,即通过出售自己的文学作品来谋生。
在古代文学中,“卖赋”通常指的是文人为了生计而创作赋文,这些赋文可能是为了迎合权贵或富商的喜好而作。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了金钱或名利而创作文学作品的行为,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同义词:卖文、卖艺、卖字 反义词:自娱、自乐、自抒
“卖赋”一词源自**古代,当时的文人多以写作赋文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形容任何为了生计而创作文学作品的行为。
在**古代,文人往往通过卖赋来获得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经济结构。
“卖赋”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妥协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文人为了生计而放弃文学理想,迎合市场需求的情景。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遇到“卖赋”这个词汇,但它让我思考文学创作的纯粹性和商业化的冲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笔下生花非卖赋,心中自有清泉流。”
想象一位古代文人坐在书案前,笔墨纸砚旁,窗外是繁华的市井,他的笔下流淌着为了生计而作的赋文,这种场景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ll one's pen”,意指作家为了金钱而写作,但这个表达不如“卖赋”那样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卖赋”这个词汇让我意识到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它不仅仅是艺术表达,还涉及到生存和社会环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
1.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2.
【赋】
(形声。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赋,敛也。 、 《广雅》-赋,税也。 、 《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厥赋惟上上错。 、 《法言·问道》-七赋之所养。 、 《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而令贡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组词】
赋银、 赋粟、 赋里、 赋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