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01:19
外患 的字面意思是指来自外部的祸患或威胁。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国家或组织面临的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政治压力、经济竞争或其他形式的挑战。
“外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外”指外部,“患”指祸患或困难。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来自外部的威胁或困难。
在历史上,“外患”常常与“内忧”并提,用以描述国家或社会在特定时期面临的内外困境。这种表达反映了人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提到“外患”,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战争、冲突和不安定。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通常与困难和挑战相关。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外患”这个词,但它可以用来比喻个人或团队在面对外部竞争或挑战时的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外患如潮涌,内忧似山重,英雄崛起时,共赴国难中。”
在英语中,“外患”可以对应为“external threat”或“foreign menace”,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用来描述来自外部的威胁或挑战。
“外患”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来自外部的威胁,也反映了人们对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患】
(形声。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患,忧也。 、 《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 《春秋·繁露》-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 、 《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 、 《世说新语·自新》-患志之不立。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何患不能。
【组词】
患累、 患御、 患忧、 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