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4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8:04
拘牵(jū qiā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束缚、牵制或限制。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受到外力或内在因素的限制,无法自由行动或表达。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拘牵”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内心世界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情感受到封建礼教的拘牵。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拘牵”可以用来描述某人的行动受到某种因素的限制,例如:“他的计划受到了资金的拘牵。”
专业领域:在法律或政治领域,“拘牵”可能指法律条款或政策对个人或组织的限制。
同义词:束缚、限制、约束、牵制
反义词:自由、放任、无拘无束
“拘牵”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限制、牵制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拘牵”常常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相联系,反映了个人在社会规范和传统束缚下的无奈和挣扎。
“拘牵”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压抑和无奈,它让人联想到被束缚的痛苦和渴望自由的愿望。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因为工作、家庭或其他社会因素而感到被拘牵的情况,这种体验让人深刻理解自由的可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拘牵”来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如:“在这拘牵的世界里,我渴望一双无拘无束的翅膀。”
视觉上,“拘牵”可能让人联想到被锁链束缚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沉重的锁链声,或是被压抑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与“拘牵”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restrain”或“constraint”,它们在表达限制和牵制的概念上有相似之处,但文化背景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拘牵”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
1.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
2.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