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24:14
春光:字面意思指的是春天的阳光,通常用来形容春天明媚的天气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基本含义是指春天所带来的温暖、光明和新生。
“春光”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春”和“光”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学中,“春光”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这一用法一直延续至今。
在**文化中,春天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因此“春光”常被赋予积极向上的意义。在春节等传统节日中,人们常用“春光”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春光”给人带来温暖、希望和生机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嫩绿的树叶、盛开的花朵和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的场景,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记得有一次春天,我和家人一起去郊外踏青,那天的春光格外明媚,我们在花海中拍照留念,那美好的记忆至今难忘。
诗歌: 春光洒满大地, 花儿笑开颜。 鸟儿唱新歌, 春风拂面来。
在英语中,“春光”可以对应为“spring sunshine”或“spring ligh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和温暖。
“春光”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情感的传递。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