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2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24:46
春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发生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标志着春季的中点。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时间几乎相等。
春分的名称源自古代农耕社会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分不仅是一个天文现象,也成为文化和*俗的一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春分是重要的节日之一,有祭祖、扫墓等俗。此外,春分也是农事活动的关键时期,农民开始春耕。
春分给人以温暖、生机和希望的情感联想。它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带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在我的家乡,春分是家庭团聚的日子,我们会一起外出赏花,感受春天的气息。
在诗歌中,春分可以这样描述:“春分日暖,花开满园,春风拂面,心随花开。”
春分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绽放的花朵和鸟儿的歌唱,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元素共同构成了春天的美好画面。
在西方文化中,春分同样被视为新生的象征,如复活节的庆祝活动通常在春分后第一个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
春分不仅是天文和气象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文化和情感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它提醒我们自然界的循环和平衡,以及生命的不息和更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春分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和表达季节变化带来的情感和意义。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