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9:39
气孔(Stomata)是植物叶片表面的小孔,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包括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以及水分的蒸发。气孔通常由两个保卫细胞控制,它们可以调节气孔的开闭,以适应环境变化。
气孔一词源自拉丁语“stoma”,意为“口”或“孔”。在植物学中,这个词被用来描述那些负责气体交换的小孔。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发展,气孔的概念和研究也不断深入。
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气孔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植物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从而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气孔作为一个科学术语,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它代表了自然界中微妙而精妙的生命过程,这种精细的调节机制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自然奥秘的敬畏和好奇。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气孔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植物,比如在干旱时期减少浇水,以模拟植物自然关闭气孔的行为,从而节约水资源。
在诗歌中,气孔可以被比喻为心灵的窗口,如: “她的眼睛,如同叶片上的气孔, 在沉默中诉说着生命的秘密。”
气孔的图像可能让人联想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而与之相关的听觉联想可能是微风吹过叶片时,气孔开闭的细微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气孔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功能是普遍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气孔被称为“estomas”。
气孔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使用,但它在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气孔的功能和机制,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术语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特定领域的理解和交流。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孔】
(象形。金文字形,象小儿食乳之形。婴儿吃奶容易过量,因以表示过甚之意。本义:甚,很) 同本义。
【引证】
《诗·豳风·东山》-其新孔嘉。
【组词】
孔亟、 孔多、 孔明、 孔疚、 孔虔、 孔圣
小窟窿。
【引证】
《玉篇》-孔,窍也,空也。 、 《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