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2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22:56
“中路”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基本含义:
“中路”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中”和“路”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中间”和“道路”。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中路以遇”之句,意指在道路的中间相遇。
在**文化中,“中路”常常与“中庸”思想相联系,强调平衡和适度,避免走极端。在社会交往中,保持“中路”的立场有时被视为一种智慧和策略。
“中路”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稳定和平衡。它让我联想到在复杂情况中寻找中间道路的智慧,以及在冲突中寻求和解的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组织活动时使用“中路”的概念,建议参与者采取中间立场,以促进团队的和谐与合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中路”:
在人生的长路上,
我们寻找着中路的宁静,
不是极端的喧嚣,
也不是边缘的孤寂,
而是中间的平衡,
是心灵的归宿。
想象一条宽阔的道路,车辆和行人在中路穿梭,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城市的喧嚣声,给人一种繁忙而有序的感觉。
在英语中,“中路”可以对应为“middle road”或“central path”,在表达上可能更侧重于字面意义,而在比喻意义上,可能会使用“middle ground”来表示中间立场。
“中路”这个词汇不仅在字面上指示位置,更在文化和哲学层面承载了丰富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中路”的概念,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找到平衡点,促进理解和和谐。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