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2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4:48
咳唾(ké tuò)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咳嗽时吐出的痰或唾液。在中医学中,咳唾有时也用来描述因肺部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咳嗽和吐痰的症状。
咳唾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其词源较为直接,由“咳”(咳嗽)和“唾”(唾液)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咳唾的使用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描述疾病和症状时。
在中国文化中,咳唾通常与疾病和不适联系在一起,可能被视为不雅或不卫生的行为。在公共场合,咳嗽和吐痰通常被视为需要避免的行为。
咳唾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些负面的情感反应,如不适、厌恶或同情,尤其是当它与疾病或不卫生的情况相关联时。
在日常生活中,咳唾可能出现在描述自己或他人健康状况不佳的场合,或者在讨论公共卫生问题时。
在诗歌中,咳唾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或疾病的痛苦:
夜深人静,咳唾声声, 生命的脆弱,在黑暗中显露无遗。
咳唾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医院的环境,或者听到咳嗽声时的不适感。
在不同文化中,咳唾可能都有类似的负面联想,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和卫生的背景下。
咳唾作为一个描述生理现象的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医学和健康相关的讨论中非常重要。了解这个词汇的多种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相关的健康问题。
1.
【咳】
(形声。从口,亥(hāi)声,①(hāi)本义:小儿笑。《史记·扁鹊传》:“曾不以告咳婴之儿。”(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②咳嗽 )。
【引证】
宋·苏轼《石钟山记》-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组词】
咳唾、 咳逆、 咳珠吐玉、 咳血
2.
【唾】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唾,口液也。 、 《素问》-脾为涎,肾为唾。 、 唐·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组词】
唾腺、 唾沫星、 唾盂、 唾壶
吐唾沫。
【引证】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
【组词】
唾面、 唾背、 唾脡、 唾涕、 唾掌;唾手;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