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3:07
“如指诸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如同指着掌心”,比喻对某事物非常熟悉,了解得非常透彻,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一样清楚。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的了解程度极高,如:“他对公司的业务流程熟悉得如指诸掌。”在口语中,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如:“作为资深程序员,他对编程语言的掌握如指诸掌。”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法律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专家对专业知识的精通程度。
同义词:了如指掌、洞若观火、一清二楚
反义词:一无所知、茫然无知
“如指诸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典籍。其字面意思和比喻意义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它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在某个领域有深厚知识储备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肯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专业、精通和自信。它鼓励人们追求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专业讲座中听到一位专家用“如指诸掌”来形容他对某个复杂问题的理解,这让我印象深刻,也激励我在自己的领域追求更深入的知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对诗的韵律如指诸掌,每一行都流淌着和谐的音符。”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自信地展示他的手掌,象征着他对知识的掌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专家在讲解时自信而流畅的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know like the back of one's hand”,意思是对某事物非常熟悉,与“如指诸掌”有相似之处。
“如指诸掌”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描述对某事物的深入了解时有了更精确的表达方式。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深入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寿皇论天下事,~,风生颖脱,有过人者。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3.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诸,辩也。 、 《尔雅》-诸诸便便,辩也。 、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
【组词】
诸问
众;各。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 、 《三国志·诸葛亮传》-西和诸戎。 、 《资治通鉴·唐纪》-诸道桥梁。
4.
【掌】
本义:手掌,手心。
【引证】
《说文》-掌,手中也。 、 《论语·八佾》-指其掌。 、 枚乘《谏吴王书》-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组词】
掌上、 掌上观纹、 掌文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引证】
《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