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3:19
词汇“灾木”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灾”通常指灾难、不幸的事件,而“木”可以指木材、树木或与木头相关的事物。将两者结合,“灾木”可能指的是与灾难相关的木材,或者是因为灾难而受损的树木。
由于“灾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近年来随着环境灾害频发而新出现的词汇。
在重视环境保护和灾后重建的社会背景下,“灾木”可能被用来强调灾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参与过灾后重建工作,可能会遇到需要处理和利用灾木的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将“灾木”作为象征,表达灾难后的希望和重建:
灾木之下,新芽初绽,
生命的坚韧,不言而喻。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都会有描述灾后受损树木或木材的词汇。
“灾木”作为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和文化背景下,它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和文化表达。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