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4:01
词汇“灾暴”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灾”和“暴”。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灾暴”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灾暴”字面意思是指灾难性的暴力行为或,通常指那些造成严重破坏和伤害的自然灾害或人为暴力。
“灾”字古已有之,源自古代对自然灾害的描述;“暴”字则有突然、猛烈之意。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灾难性暴力**的词汇。
在**文化中,“灾暴”常常与天灾人祸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秩序的敬畏。
提到“灾暴”,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痛苦、恐惧和无助,这种词汇往往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灾暴”这个词,但在讨论历史**或当前新闻时,这个词可能会被提及。
在诗歌中,“灾暴”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狂暴或人类社会的动荡:
风卷残云,雷鸣电闪,
灾暴之夜,万物颤栗。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类似概念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带有强烈的负面意义,如英语中的“catastrophe”或“violence”。
“灾暴”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具体的灾难性*,还触发了人们对安全、秩序和和谐的深层次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类词汇能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