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2:58
“市俗”一词通常指的是与市场、商业活动相关的世俗事务,强调的是与**、精神层面相对的物质、现实层面的事务。它也可以指代那些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的行为或态度。
“市俗”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市”指的是市场,“俗”指的是世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与市场经济相关的世俗事务。
在现代社会,“市俗”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现象。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会更加强调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对“市俗”持批判态度。
“市俗”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精神空虚。它提醒人们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成长和满足。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人,他们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家庭关系。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市俗”追求的负面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市俗”:
在市俗的喧嚣中,
我寻找一片宁静的净土。
物质的诱惑无处不在,
但心灵的呼唤更为迫切。
在不同文化中,“市俗”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加强调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物质追求可能更为普遍。
“市俗”这个词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要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成长和满足。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帮助我们认识到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平衡。通过深入理解“市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中的价值观和追求。
1.
【市】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祝融也。-市,买卖之所也。 、 《管子·乘马》-市者,货之准也。 、 《周礼·司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 、 《论语》-肆之市朝。 、 《孟子·梁惠王上》-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歇。 、 明·刘基《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
【组词】
市征、 市曹、 市声、 市人、 市吏、 市刑、 市司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