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2:40
撒诈捣虚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欺骗和虚假的手段来捣乱或制造麻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诚实、喜欢制造混乱和麻烦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撒诈捣虚 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描述不诚实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指责某人的不诚实或不道德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欺诈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同义词:欺诈、诈骗、作假、弄虚作假 反义词:诚实、正直、坦率、真实
撒诈捣虚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不诚实行为的负面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各种不诚实行为的通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和正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撒诈捣虚** 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强烈的负面含义,常用来警示人们避免不诚实的行为。
撒诈捣虚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欺骗、不信任和混乱。它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感,影响人们对于相关行为的评价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撒诈捣虚的行为,比如在购物时遇到虚假宣传的产品。这些经历让我更加重视诚实和透明度,也让我在与人交往时更加谨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虚伪的舞台上,
撒诈捣虚者翩翩起舞,
谎言编织的网,
捕捉着无辜的灵魂。
撒诈捣虚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狡猾的笑容和诡计多端的表情。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阴谋和欺骗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紧张和不安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lay tricks" 或 "cheat and deceive",它们在意义上与 撒诈捣虚 相似,但可能在语境和用法上有所不同。
撒诈捣虚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不诚实的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诚实和正直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传达准确的情感和态度至关重要。
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
1.
【撒】
(形声。从手,散声。字本从米,殺声。本义:散布)。
同本义。
【引证】
《集韵》-撒,散之也。 、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星如撒沙出。
【组词】
撒帐、 撒漫、 撒泼、 撒枯、 撒星
2.
【诈】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诈,欺也。 、 《尔雅》-诈,伪也。 、 《荀子·脩身》-匿行曰诈。 、 《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 、 《吕氏春秋·义赏》-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 《吕氏春秋·务本》-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 《聊斋志异·狼三则》-禽兽之变诈。
【组词】
诈端、 诈掯、 诈哄、 诈伪、 诈力、 诈人
3.
【捣】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捣”。-擣,手推也。一曰,筑也。 、 《仪礼·有司彻》-擣肉之脯。 、 《礼记·杂记》注-所以捣郁也。 、 《齐民要术·种谷》-捣麋鹿羊矢(屎)。 、 唐·李白《捣衣篇》-夜捣戎衣向明月。
【组词】
捣碓、 捣嗓子、 捣蒜打、 捣磕
4.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